第一章 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宗旨: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活动,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班级的形成,优化班级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心理委员的选拔与推荐:心理委员每班各一名,具体要求如下:
l.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对心理学感兴趣;
4.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6.可以由原班委兼职,也可从学生中选拔;
7.请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或推荐等方式最终确定心理委员人选。
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考核与表彰:
1.每班1名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享受班干部待遇;
2.对于表现突出的,由学院学保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心理委员工作计划
1.选拔心理委员,每班1-2名。
2.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填写“心理委员个人档案表”,暂定各年级学生联络人,安排布置“心理委员培训会”相关准备工作。
3.召开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会。内容为:如何做好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什么是心理健康、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异常行为的发现与及时报告、日常工作等。
4.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立。培养一支具有开创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团队。培养方式:心理协会、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辅导、社会公益活动等。
5.开展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员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上岗制度。
6.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日常工作。
7.筹备、编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
8.以心理委员为骨干协助老师,策划、编辑心理辅导报。
9.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科技创新活动,为解决班级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划策。
第三章 心理委员的职责
l.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禁止宣扬和采用迷信、虚幻、神灵等一切非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4.心理委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上好心理活动课。
5.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
6.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7.协助心理教师建立、管理学生心理档案。
8.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9.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0.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
11.参加心理委员、朋辈学生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12.注意工作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13.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其他工作。
第四章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
心理委员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一是心理班干部。即心理委员的“行政职务”;二是“业务职务”,即每一个心理委员都要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学校颁发“心理咨询员”合格证书。
第五章 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定期报告。每周向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学保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的“心理园地”墙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5.在参加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
6.开展每年一度的“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
7.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写、修订《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尤其是班级本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第六章 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
心理委员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管理与考核,在业务上接受我学保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管理和考核。由系部指定的心理工作老师负责协助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系部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一)心理委员的管理:班级心理委员要不定期进行工作汇报。
1、汇报对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汇报内容:①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②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③本班学生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④本班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3、汇报形式:书面或座谈
4、做好心理培训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入职培训和常规培训的内容、自己的感想,记录完毕后要接受随机抽查。
(二)心理委员的考核
1、心理委员的考核参照心理委员的职责标准,学年进行一次,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备案。
2、学院每学年组织心理委员、系部心理工作老师评比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者颁发“优秀心理委员”奖励证书。
3、对于不遵守保密原则、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心理委员,学院将立即取消其心理委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4、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定于每年5月下旬。
6、考核程序:
(1)填写《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考核表》进行自我总结,逐一自我测评打分;
(2)学院从班级心理委员所在班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代表考核打分;
(3)成立考核小组,对各班心理委员提出考核评分、考核评语和等次意见,并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考评结果进行审核,并将最终结果予以公布。
7、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15%。
8、学院每年将对考核优秀的班级心理委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9、对于不遵守保密原则、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班级心理委员,我学院将立即取消其心理委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附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考核表
学生工作及保卫处
2016年2月24日
附件: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考核表
系部: 班级: 姓名: 填表日期:
考核 项目 | 考核内容 | 自我描述 | 分值 | 自评分 | 班级评分 | 考核小组评分 |
德 (15) | 助人精神 | 直接或间接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扰,鼓励或陪同学前来咨询情况 | 5 | |||
奉献精神 | 能以身为心理委员为荣,对心理委员工作感兴趣 | 5 | ||||
工作态度 | 踏实肯干、积极主动 | 5 | ||||
能 (20) | 自身情绪掌控能力 | 遇事冷静稳定,较好管理自身情绪 | 5 | |||
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 | 能有效组织同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学院组织的心理活动、策划并组织有特色的班级心理活动 | 5 | ||||
沟通能力 | 能有效地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人缘较好 | 5 | ||||
考核期担任心理协会的干部或干事 | 干部加5分,干事4分 | 5 | ||||
勤 (30) | 会议、培训和活动出席情况 |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和相关活动,没有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情况。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 | 10 | |||
协助中心发放宣传资料情况 | 没有按时按量发放下去一次扣1分 | 5 | ||||
班级心理状况报表、工作计划、每次活动的总结等材料上交情况 | 报表详实具体,既能反映班级同学总体的心理状况,又能关注个别同学的心理困惑;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全面,所有材料以上交学院的为准 | 10 | ||||
将中心、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班级同学传达情况 | 没有按时传达一次扣1分 | 5 | ||||
绩 (35)
| 班级心理活动组织情况(包括活动组织次数、活动效果、活动影响力等) | 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班级心理活动,若一学期没有组织一次,扣2分,超过一次将视活动效果给予一定的加分 | 15 | |||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情况 | 发现“危机信息”能及时向班主任、学院心理辅导员或心理部反映,积极配合化解危机事件 | 10 | ||||
考核期在心理活动中获奖情况 | 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优秀奖加1分,奖项累加 | 5 | ||||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特殊贡献情况 | 按实际情况给予0-5分加分,满分为5分 | 5 | ||||
总 分 | ||||||
备注:自评分、班级评分及考核小组评分的权重比为3:4:3 |